shǔ mǐ
shǔ zhū
shǔ chuī
shǔ jiē
shǔ yí
shǔ yǐ
shǔ suì
shǔ hé
shǔ pēi
shǔ chǐ
shǔ lèi
shǔ sī
shǔ zhūn
shǔ tún
shǔ huò
shǔ mín
shǔ lí
shǔ jiàn
shǔ jì
shǔ fàn
shǔ jiǔ
shǔ xuě
shǔ ráng
shǔ lěi
shǔ miáo
shǔ zòng
shǔ gāo
shǔ zi
shǔ táng
shǔ shǔ
shǔ shú
shǔ gǔ
shǔ jiē
shǔ ráng
shǔ shāng
⒈ 亦作“黍累”。
⒉ 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
引《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
《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吕延济注:“六粟曰圭,十抄曰撮,十黍曰累。”
唐刘禹锡《平权衡赋》:“黍累无差,毫釐必究。”
⒊ 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引唐白居易《省试性习相远近赋》:“积艺业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
黍shǔ(1)(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粘;可酿酒。(2)(名)蜀黍;高梁。(3)(名)玉蜀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玉米”、“棒子”或“包谷”;叶长而大;子实可做食粮。
絫读音:lěi,lèi,léi[ lěi ]1. 古同“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