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 zi
lǐ hè
lǐ māo
lǐ yōng
lǐ táo
lǐ ràng
lǐ yáng
lǐ shēn
lǐ zhuī
lǐ zhēn
lǐ lǎo
lǐ yuán
lǐ yù
lǐ chuǎng
lǐ héng
lǐ chì
lǐ xià
lǐ yě
lǐ kuí
lǐ bīng
lǐ guān
lǐ wáng
lǐ huì
lǐ zōng
lǐ ěr
lǐ fǎ
lǐ sì
lǐ táng
lǐ mò
lǐ sǒu
lǐ bái
lǐ chéng
lǐ xiè
lǐ xiān
lǐ qǐ
lǐ dù
lǐ guō
lǐ mén
lǐ jiā
东汉·李固、杜乔的并称。
东汉·李膺、杜密的并称。
初唐诗人杜审言与李峤,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亦并称“李杜”。
东汉·李云、杜众的并称。
东晋·杜预与北魏·李冲的并称。
唐·李白与杜甫的并称。
宋·李韶与杜范的并称。
⒈ 东汉李固、杜乔的并称。
引《后汉书·李杜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
⒉ 东汉李膺、杜密的并称。
引《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李杜焉。”
⒊ 东汉李云、杜众的并称。
引宋洪迈《容斋四笔·四李社》:“弘农五官掾杜众,伤云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云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襄楷上言,亦称为李杜。”
清赵翼《陔馀丛考·六“李杜”》:“李云、杜众以直通受诛,此又一李杜矣。”
⒋ 东晋杜预与北魏李冲的并称。
引《魏书·王肃传》:“詔曰:‘……故杜预之殁,窆於首阳 ;司空李冲,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九原也。故扬州刺史肃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李杜,平生本意,愿终京陵,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赵翼《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李冲、杜预,忠义相结,亦称李杜。”
⒌ 唐李白与杜甫的并称。
引唐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甫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李白齐名,时号‘ 李杜 ’”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李杜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沉鬱雄深, 太白豪逸宕丽。”
清费锡璜《<友鸥堂集>序》:“叔威诗虽不逮李杜,置之元、白、苏、陆间,则并驱争先。”
⒍ 初唐诗人杜审言与李峤,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亦并称“李杜”。
引明胡应麟《诗薮·唐下》:“杜审言、李嶠结友前朝, 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
⒎ 宋李韶与杜范的并称。
引《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杜 ’。”
清赵翼《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李韶与杜范皆廉直,中外谓李杜。”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二人的合称。
李lǐ(1)(名)(~子)小乔木;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普通水果。(2)(名)(~子)这种植物的果实。(3)(名)(Lǐ)姓。
杜读音:dù杜dù(1)(名)杜树;即棠梨、杜梨。乔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2)姓。(3)(动)堵塞:防微~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