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ǔ duàn
fǔ mù
fǔ yuè
fǔ tóu
fǔ xuē
fǔ zhuó
fǔ suì
fǔ zhì
fǔ táng
fǔ zhì
fǔ jīn
fǔ huà
fǔ yuè
fǔ jīn
fǔ zǎo
fǔ kē
fǔ zhèng
fǔ xiù
fǔ qiāng
fǔ zi
fǔ zhēn
fǔ záo
fǔ yī
fǔ jié
fǔ kù
fǔ zhèng
fǔ zhēn
fǔ chē
fǔ nǎo
fǔ zī
fǔ huò
fǔ wū
fǔ yǐ
⒈ 亦作“斧戉”。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罚、杀戮。
引《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鉞,以徇於诸侯。”
《汉书·天文志》:“梁王恐惧,布车入关,伏斧戉谢罪,然后得免。”
宋岳飞《乞褒赠张所札子》:“张所以忠许国,义不顾身,虽斧鉞在前,凛然不易其色。”
清沉受宏《衢州书事》诗:“已见降王归斧鉞,徒闻战鬼逐弓刀。”
谢觉哉《哭凌波同志》:“劳苦、饥饿、金钱、斧钺,在他看来,若无其事。”
古斩刑所用的工具。
斧fǔ(1)(名)(~子)砍竹、木等用的工具;头呈楔形。也叫斧头(·tou)。(2)(名)古代一种兵器。
钺读音:yuè钺yuè(名)古代兵器;金属制成;形状像斧而比斧大;刃部呈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