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


孙吴的组词


孙囡

sūn nān

孙婿

sūn xù

孙阳

sūn yáng

孙辞

sūn cí

孙络

sūn luò

孙女

sūn nǚ

孙曾

sūn zēng

孙孟

sūn mèng

孙许

sūn xǔ

孙山

sūn shān

孙弘

sūn hóng

孙孙

sūn sūn

孙子

sūn zǐ

孙枝

sūn zhī

孙妇

sūn fù

孙曹

sūn cáo

孙壻

sūn xù

孙业

sūn yè

孙敖

sūn áo

孙词

sūn cí

孙吴

sūn wú

孙刘

sūn liú

孙庞

sūn páng

孙友

sūn yǒu

孙食

sūn shí

孙叔

sūn shū

孙息

sūn xī

孙接

sūn jiē

孙金

sūn jīn

孙儿

sūn ér

孙谋

sūn móu

孙郎

sūn láng


天吴

tiān wú

孙吴

sūn wú

湘吴

xiāng wú

陈吴

chén wú

越吴

yuè wú

句吴

gōu wú

中吴

zhōng wú

三吴

sān wú

北吴

běi wú

二吴

èr wú

勾吴

gōu wú

阿吴

ā wú

侨吴

qiáo wú

荆吴

jīng wú

杨吴

yáng wú

东吴

dōng wú

上一组词:孙友
下一组词:帝都

更多孙的组词

孙吴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着《兵法》十.三篇。吴起着《吴子》四十八篇。
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

引证解释:

⒈ 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 孙武著《兵法》十三篇。 吴起著《吴子》四十八篇。

引《荀子·议兵》:“孙吴用之,无敌於天下。”
杨倞注:“孙,谓吴王闔閭将孙武 ; 吴,谓魏武侯将吴起也。”
南朝梁简文帝《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
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清洪昇《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孙吴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

⒉ 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

引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 汉宛陵县地, 后汉建安十三年, 孙吴分置寧国县。”

国语词典:

人名:(1)​ 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2)​ 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

网络解释:

孙吴 (三国时期政权)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孙吴 (词语解释)

孙吴是指三国时期的孙氏政权,三国之一,也是黑龙江省黑河市所辖的县。
更多吴的组词

孙吴详细解释


读音:sūn,xùn[ sūn ]

1. 儿子的儿子:孙子。孙女。

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子女)。

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孙子的子女)。玄孙(曾孙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

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 姓。

读音:wú

吴wú(1)(名)周朝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后来扩展到淮河流域:~国。(2)(名)三国之一;公元222…280;孙权所建;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孙~政权。(3)(名)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4)(名)姓。

组词网         Sitemap    Baidunews
ALL right @ 2025